传媒类专业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徐超——学院改革与发展研究论文集)
日期:2020-10-01  发布人: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浏览量:27

传媒类专业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

                          徐超

摘要:随着传媒类专业行业的迅速发展,传统对传媒类专业实践类课程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式已经逐渐地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传媒类专业行业人才的需要,我国高校对传媒类专业实践类课程也要能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与时俱进,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出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本文从当前传媒类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传媒类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传媒类专业实践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最后探究了对传媒类专业实践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实施举措,并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

关键字:电视;新闻;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一、当前传媒类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传媒类专业实践类课程本身重点在于实践,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从当前我国传媒类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这一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重视这一课程的实践教学,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二)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我国传统的教学,大多都采用的是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学生课堂听课为辅的单一教学形式,整个课堂缺乏师生间的互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过于沉寂,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失去对传媒类专业类实践课程的学习。

二、对传媒类专业实践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传媒类专业行业的迅速发展,传统对传媒类专业实践类课程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式已经逐渐地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传媒类专业行业人才的需要,我国高校对传媒类专业实践类课程也要能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与时俱进,应该着重培养出一批懂政策、重实干、真心关心社会发展的变化的新一代传媒类专业界的接班人。而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首先要从传媒类专业实践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入手。

传媒类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一方面是为了能够培养出更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传媒类专业界人才,另一方面也是保证高校内传媒类专业专业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当前,很多高校对传媒类专业专业安排了过多的理论课程,这就必然会让实践类课程课时减少,不利于该专业实践类课程的发展。就高校内传媒类专业专业的性质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实践类课程的重要性要超过理论类课程。这是因为,就传媒类专业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性质而言,他们几乎都需要与人面对面的进行交流或采访,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而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过硬的心理素质,就不一定能够很好的完成一些实际工作。

为了让高校内传媒类专业专业的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实践类课程,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更快的适应环境,就有必要对现在高校内传媒类专业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这种改革的目的,一方面能够满足现在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也能够真正培养出更多实用型的人才,提高他们在竞争激烈人才市场中的优势。传媒类专业实践类课程一般要求学生能够综合性地运用课堂所学完成一些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较为前沿性的学习任务。重视实践类课堂教学,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把握传媒类专业传媒发展的一般规律,让学生能够接受较为前沿的性的问题,帮助他们掌握最新的传媒动态,培养他们的前瞻性意识。

三、以职业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标准

以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的实践教学

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过程中,以职业能力发展导向的实践教学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师团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践教学体系做出优化:首先,教师团队有必要重视利用“双证制”标准推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双证制标准即文凭证书标准与职业证书标准,通过推行“双证制”标准,学生所具有的职业能力能够与社会单位人才需求实现良好对接。当然,针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缺乏对应职业证书的问题,院校有必要联合劳动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单位共同制定相关职业标准,从而对学生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岗位中的职业能力要求、具体任务等作出明确,从而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其次,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必要支撑。从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构建来看,院校有必要针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人才培养需求,构建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实训室、小型演播室以及素材采集室等实训场地,并有必要将校园媒体作为学生开展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院校可以使用“引台入校”的形式,与广播媒体、电视媒体协同构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生产基地,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将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当中。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构建来看,院校有必要与广播电视媒体或者社会影视公司共建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为学生开展定岗实习提供良好的平台支撑,在此过程中,院校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在科研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从而提升自身在与社会单位合作中的优势与话语权,继而与社会单位共建互利共赢的格局。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

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改革过程中,重视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发展状况做出全面掌握,而且能够反作用于教学活动,指导教学活动能够体现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视。具体而言,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理论素养的提升与终结性考核,而且需要重视学生技能素养的提升与过程性评价,与此同时,为了推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评价体系体现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特点,院校有必要推动课程评价内容、方式、主体等体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从课程考核内容的多元化发展来看,课程考核内容应当以学生的理论素养、技能素养以及职业素养为核心,并围绕这三项核心内容细化评价指标,如在职业素养方面,院校需要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得过做出考察,从而确保学生职业素养满足社会用人单位需求;从课程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来看,除了传统的笔试考试方式之外,能够应用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节目策划文化写作、节目收视调查暨评析报告写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也包括基于各类专业活动的微电影大赛、广告作品比赛等;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来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评价过程不仅需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需要重视学生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参与。其中,学生针对自身学习过程所开展的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发现自身专业素养方面存在的不足,继而努力进行自主提升与自我完善。社会用人单位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参与,则能够让评价工作与社会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实现更好的对接,这对于提升评价工作的客观性、有效性等都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四、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传媒类专业实践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但从当前传媒类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抹灭了学生对传媒类专业实践类课程的兴趣与热情。因此,传媒类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广播传媒类专业采访与写作实践》实验课中“学、教、做”三位一体应用性研究[J]. 宋兴矿.  科技经济导刊. 2016(36)

[2]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类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建构——以《广播传媒类专业采访写作实务》为例[J]. 郭明杰.  视听. 2015(10)

[3]传媒类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传媒类专业节目策划与制作》课程为例[J]. 花瑞洁,顾少宇.  新闻传播. 2017(15)


徐超——学院改革与发展研究论文集——传媒类专业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202010.doc

收藏本页
Baidu
sogou